彩88-首页

彩88-首页

彩88-首页 >> 彩88-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铁资源华刚矿业强化资源集约利用 推进企业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日期:2021年11月05日 11:42 人气: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的东北边缘,阿尔泰山脉的东端南麓,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有一个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被列为国家高度机密的区域——可可托海。可可托海,离新疆富蕴县城北东直线距离32千米,公路里程51千米。可可托海蒙语意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意是“绿色丛林”。在这里隐匿着与共和国命运息息相关的神秘矿脉——可可托海矿。

隐匿的矿脉

可可托海,矿藏非常丰富,素以“地质矿产博物馆”享誉海内外,是中外地质学者心中的圣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三号矿脉。

1

可可托海三号矿是伟晶岩脉矿坑,深200米,长250米,宽240米,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积水漫到矿坑腰部。盛产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矿,其中铍资源量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其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其中蕴藏有锂、铍、钼、铷、铯、铪、铀、钍等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有色金属铜、镍、铅、锌、钨、锰、铋、锡等;黑色金属铁等;非金属矿物云母、长石、石英、重晶石、兰晶石、石灰石、煤、盐、碱等;珠宝石矿海兰石、紫罗兰、石榴子石、芙蓉石等,占人类已知有用矿物种类的60%,而且各种矿物呈十分规则的螺旋带状分布,分布界线非常分明。最令人惊喜的是,这是一个草帽型矿,在矿坑四周仍有大量未被挖掘的资源。

但对于学界来说,可可托海的神秘之处更在于富集铍、锂、铌、钽、钛、锆等金属,从而成为一座天然的稀有金属元素储备库。研究地质学的专家以把来这里研究考察作为一项最高的成就。

据勘探数据显示,三号矿脉仅氧化铍已探明储量达300万吨,约占中国储量的70%,潜在市场价值达80亿元,可以继续开采到2030年。其中三号矿脉露天采矿场外侧、底部铍矿石保有储量达到2500多万吨。据公开数据显示,该矿曾开采过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等。

更迭的命运

可可托海矿区发现于1930年。

在当时,仅有当地少数民族对三号矿脉露头部分进行开采,产品用作珠宝装饰材料。1935年,前苏联政府的两个地质分队来到阿勒泰地区。为开展找矿工作,他们随身带有多种有色及稀有金属矿物标本,动员广大农牧民在阿尔泰山区采集有用矿物,交地质队按质论价收购。正是根据牧民的报矿地点,前苏联地质人员首次在阿勒泰地区地质图上标出了绿柱石的矿化点八处,其中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床于1935年被哈萨克族人阿牙阔孜拜等发现,并列为八处绿柱石矿点之一。这个富产绿柱石(铍)等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引起了前苏联政府和科技界及地测、采矿人员的重视,他们多次来华从事地质勘探,并在可可托海矿区以三号矿脉为主进行试采,开采了绿柱石和钽铌铁矿。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3月1日成立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管处,这一最早的中苏合资企业成为了新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营企业。前苏联专家带来了先进的设备,盖起了俄式风格的楼房,可可托海成为当时新疆物质、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

《布尔津县志》记载:1950年至1956年,布尔津曾作为口岸与前苏联通商,额尔齐斯河为两国通商的航道。1951年的布尔津是“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的物资储存转运中心,苏方从国内调来干部40余人,有苏军一个连巡查值班,中方人员多为搬运工。各矿区所需的设备、器材、生产物资以及部分生活物资都依靠从前苏联进口。为开采这里的锂、铍等矿石,每年夏秋季,从前苏联通过额尔齐斯河运来风压机、炸药、钢钎、发电机等,返航时再从布尔津运走生产的稀有金属矿石。

1955年,我国收回可可托海矿区全部企业的经营权,矿区全部企业移交我国独自经营,原阿山矿管处更名为冶金工业部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可可托海矿管处,直属中央管理。

1

为加速偿还欠原苏联的债务,可可托海矿区展开了“保出口大会战”。当时的冶金工业部陆续从全国各个科研院所(北京、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大专院校(东北工学院、成都地质学院、中南矿冶学院等)、重点企业向可可托海派出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最高峰时,曾有来自祖国各地的超过4万人聚集可可托海。无数的科学家、工程师、干部、职工把青春,甚至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可可托海。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建立起我国秘密的大型稀有金属勘探、采矿、选矿生产基地。在这里,也诞生了中科院院士等许多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师,为我国国防工作、冶金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58年,这里又改名为可可托海矿务局。后由于矿区保密的需要,富蕴县于1959年搬出可可托海异地重建,可可托海变成富蕴县的可可托海镇。对外它曾被称为“111矿”,后成为第一矿务局。

偿债的资源

在从富蕴县通往可可托海的公路旁,有个巨大的“功勋矿山”。但外人少有知道,可可托海的三号矿坑与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正是这个坑,曾在20世纪60年代为国家偿还了苏联47%的债务。

有资料显示,三号矿(阿斯喀尔特绿柱石矿床)于1955年开始地质勘探,1958年建矿并投入生产。此后的十年中,三号矿平均年产四五百吨绿柱石,是可可托海矿务局年产绿柱石(铍)任务的一半甚至全部。当年,三号矿有一段是锂辉石特富矿,爆破后可以直接装矿石,根本不需要敲打。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保出口”任务,曾采取非正常手段去挖富矿。用了不到四十天时间,可可托海矿务局提前完成了“保出口”的光荣任务,苏联派出的车队也在当年年底将矿砂运回苏联。当时的可可托海矿务局也因此多次受到国家重工业部的口头表扬。当年的《红旗》杂志《九评》一文中,曾特别提到了这一段。

1

在中共中央1964年2月29日给苏共中央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到1962年底为止,我们向苏联供应的粮油和其他食品值二十一亿新卢布。在同时期内,我们向苏联提供矿产品和五金值十四亿多新卢布……这些矿产品中,有许多都是发展尖端科学、制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

据统计,1958年至1960年,三号矿为国家生产绿柱石3876吨。可可托海矿务局还债矿产的价值占到了总外债的40%左右。

国防的基石

可可托海的3号矿被称为共和国的功勋矿,不仅仅因为其为国偿还巨额债务,这个坑还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提供了必需的稀有金属,立下了不朽功勋,为新中国第一颗核弹的成功爆炸、航空航天事业以及相关尖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后盾。

中国制造原子弹、氢弹等核试验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可可托海矿。该矿为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及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试爆的第一颗氢弹,其中的“炸药”就是氢化锂和氘化锂。1963年,新疆锂盐厂生产了30吨氢氧化锂,由军队押送到四川,从氢氧化锂中提取锂的同位素锂六,用来产生重氢氘。锂盐厂生产氢氧化锂的原料锂就来源于可可托海。

当年在成功爆炸核弹之后,国防科工委向矿区专发了一份贺电和感谢信,并被永久收藏。

钽铌被称为“宇宙天空时代的稀有金属”(俗称黑宝石),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人造卫星 、航天飞机等的制造。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而东方红一号卫星使用的是可可托海提供的铯。包括后来的“神舟”系列航天工程所用材料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这个矿坑。

重生的风景

可可托海,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个矿区,更是一种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

1999年,三号矿脉因锂资源枯竭闭坑。

可可托海地质公园于2000年启动建设。2003年,可可托海矿区因部分资源枯竭实施关停。矿企经历破产改组后,主要对三号矿脉剩余资源开发复采,延长矿区服务年限,同时向国家争取项目资金,寻找接替资源。2005年可可托海风景区被原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

2013年,可可托海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5个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之一。

2014年5月,新疆发改委批复可可托海转型总体思路:恢复生态惠民生,完善基础促发展,产业搬迁谋转型。通过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恢复自然环境,建设边疆祥和之地,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可可托海工矿区实现产业、城乡、生态、民生、机制“五个转型”。

1

2018年10月10日,中国第35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家世界地质公园 ——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由额尔齐斯大峡谷、三号矿脉、萨依恒布拉克、可可苏里及卡拉先格尔5个景区组成,面积达2337.90平方公里,以优美的峡谷河流、山石林地、矿产资源、寒极湖泊和奇异的地震断裂带为自然景色,融地质文化、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于一体,成为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种旅游(徒步、摄影等)、科学考察等为主要特色的大型旅游景区。

未来的可可托海,还要将工业遗迹旅游作为发展重点,集中开发三号矿脉的阿依果孜矿洞、重修苏式风格的地质陈列馆等,与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观光旅游互补,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