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首页

彩88-首页

彩88-首页 >> 彩88-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知行合一,推进地勘产业结构调整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年05月16日 09:09 人气:

地勘工作本是涵盖农田、水利、林牧、渔业、交通、水电、能源、规划和各项工程建设方方面面领域的基础性工作,担负着“为经济社会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服务”的职能职责。前些年因为需求强劲,矿产品价格一度飙升,地质找矿市场空前火爆,充斥着“非理性”狂热,地质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严重背离了地球科学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随着国际矿产品价格走低、持续低迷,加之经济环境的叠加效应、监管政策的严厉规范,地质找矿市场遭受重创,从“熙熙攘攘”到“门可罗雀”,市场清冷至雪上加霜。
  地勘单位如何走出生存困境,突破发展瓶颈?只有清醒地认识地勘经济发展规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遵循运用规律调整转型。
  一、地勘单位的现状与困境
  1.三多
  产能多,产能相对过剩。文章《中国矿业发展趋势2020》数据:2011年后,中国矿业形势持续低迷,矿产资源总产量从93.7亿吨下降至2014年的不足90亿吨。产能相对过剩,矿山企业举步维艰,甚至停产歇业。利润下降,2013年下降至11.9%,2015年难以超过5%。
  人员多,人员相对富余。文章《中国矿业发展趋势2020》数据:目前,中国矿业处于下行态势,三分之二的矿山处于亏损状态,近五百万产业工人工作面临威胁。根据中国国土资源报资料:2015年,全球初级勘查公司的市值已较两年前缩水80%~90%。在我国,地勘事业单位曾有八大部门的“百局千队百万大军”,加上前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民营地勘单位、个体地勘从业者,从业人员爆增,相对富余。
  问题多,矛盾集中显现。地勘队伍从“兴盛”到“衰落”,员工收入从较高位跌入低谷,感觉一落千丈,心态也从“兴奋”转入“焦虑”,“想不通”、“看不惯”,在较高收入掩盖下的矛盾也浮出水面,甚至多年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翻新,队伍稳定压力大增,单位内部情绪疏导和“救火”工作将加大单位运营困境。
  2.三少
  投入少,项目少,无事做。目前国际大宗矿产品价格低迷。统计显示:2015年底与2014年底相比,世界市场矿产品价格:煤炭下跌32%,铁矿石下跌24%,铜下跌25%,锌下跌30%,铝下跌19%。需求严重不足。下游滞胀,需求不足,必然致使上游投入锐减。
  投入少,项目少,一些地勘单位无事可做。积累少,发展不足,人才、资金、技术、装备欠缺。由于大多数地勘单位发展不足,资金积累很少甚至基本没有积累,已经有举步维艰的情况出现;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能单一,青黄不接;装备陈旧落后等等。
  动力少,体制受限机制不活政策保障不足。地勘市场较好的时期,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导致动力不足,“小富即安”思想普遍存在,政策不明朗,观望心态普遍存在;当前市场大幅收缩,低落情绪蔓延,存在观望等待心理。
  3.四不易
  短期内行业经济形势难有明显改善,地勘行业回暖实属不易。从国际矿业发展趋势看,短期内行业经济形势难有明显改善,下游需求不足决定了地勘行业回暖实属不易,或将继续下行,需要熬过2017年。
  摆脱“打工经济”实现“自主经济”相当不易。长期以来,地勘单位定位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料保障和技术服务”,许多地勘单位从事的绝大部份工作都属基础性、公益性行业领域工作,基本未参与竞争性行业领域的矿业开发工作,大部地勘单位仅从事找矿技术服务“中介”工作,没有摆脱“打工经济”。
  打造人才团队适应经济新常态、地勘新形势的确不易。长期以来,专业技能单一,适应变化能力弱,人才结构不合理,青黄不接,打造人才团队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地勘新形势需要时间和空间转换,的确不易。
  负担沉重,负重前行十分不易。大多数地勘单位属事业单位体制,离退休人员占员工比例过半,历史原因形成“四类人员”:待岗(下岗)人员、离岗待退(休)人员、协减人员、“两不找”(自谋职业)人员。负担沉重,负重前行且仓促地参与竞争性行业领域十分不易。
  二、目前困境的缘由
  地勘市场出现目前困境是市场经济规律与地球科学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前些年,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量大,矿产品价格曾一路飙升。大量的社会资金拼命挤入地质找矿市场参与“淘金”,甚至出现受投机心理驱使的“跑马圈矿”现象,地质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严重背离了地球科学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对于地质找矿需要大资金投入、长周期运行、高风险特点的规律性认识不足,一些投资后继无力;作为进行探矿活动资格准入许可的探矿权证,被当成财产权进行“非理性”炒作,投机心理驱使“一涌而上”的社会投机资金“击鼓传花”的结果,必然出现“一哄而散”的退潮结局。如今矿业下游滞胀,上游投资必然受到抑制,社会资金投入锐减。
  一些地勘单位也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但认识不深入,应对不足,准备不充分,措施不得力。加上行业管理体制不畅、机制不活、政策缺失,动力不足,“小富即安”,观望等待,心存侥幸。加之我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升级期,换挡减速,财政资金也退出了地质工作的竞争性领域,诸因素叠加,引起地勘单位的经济迅速下滑,发展困难。有的地勘单位,甚至再次陷入生存危机。
  三、讲究方法、把握节奏,稳步推进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1.坚定信心,更新观念
  那么,地勘单位是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从工业化、城市(镇)化进程考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储备正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中期的坚实基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路径考量,农田、水利、林、牧、渔、交通、水电、能源、规划和各项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基础性、先导性的地质工作。因此,应当牢牢地把握住地勘单位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遵循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遵循规律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需要,调结构、促转型。
  2.抓住发展关键,大力发展生产力
  牢牢把握发展是解决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用发展的办法去化解。
  (1)开源:稳增长,狠抓订单
  一是扩宽服务地域,在加强境内开放交融互动的基础之上,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国门,积极投身中亚、南亚以及南美地区地勘工作及各项建设工作;二是抢占战略新兴矿产资源市场,如:钒钛、稀土、锂、石墨烯等,赢得先机,占领制高点;三是扩大服务领域,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牢固树立“大地质”观,大力拓展“技术服务”领域,向“改善人类生存状态与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领域阔步前进。
  (2)节流:控成本、增盈余
  一是充分挖掘边际效应,统筹兼顾,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加大智力投入,提升综合研究水平和研发能力,竭力提高效率和效益;三是提升装备水平,鸟枪换炮,改进劳动工具;四是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优化工艺流程等,尽力压缩成本、增大盈余。
  (3)知行合一,转变发展方式
  一是攀越可复制发展模式“高山”,做强实体经济;二是攻克融资“冰山”,进行发展模式复制,采取投融资的办法依据经济规律做大实体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步履坚实地摆脱“打工经济”迈向“自主经济”。
  3.人才支撑
  按照市场规律和地球科学规律要求,实施人才支撑战略。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水平,极大地压缩和控制管理服务队伍、辅助人员规模,全面提升“单打一”的管理服务能力,使管理服务人员的能力具备会“弹钢琴”的“多面手”水平。
  根据专业特色和技术专长对人才进行分流安置配置到其他相关领域,这也是在“大地质观”的引领下,拓展服务领域的必须结果。
  4.托底保障
  为有效应对员工利益诉求表达、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情绪集中释放“火山”,一是要积极争取政策托底保障,讲究方法、把握节奏、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要加强“大政工”思想工作,疏导情绪释放;三是依法治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行事做到依据充分,经得起检验,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